9月7日,在新疆农业大学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化学化工学院农业工程专业博士新生阿地拉·阿不都合尼作为新生代表登台发言。她以七年新农人成长故事为引,将自己七年与“新农大同行的”新农人成长故事娓娓道来。从初入校园的懵懂求索,到科研路上的攻坚克难,每一段经历都饱含真情,每一份收获都凝聚力量,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坚持与热爱,悄然传递着独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也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师生的心弦。
在求学期间,她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与荣誉:现已发表SCI论文两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三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且投稿收录论文三篇、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一项,并获得2024-2025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新疆农业大学第九届学术论坛二等奖、新疆农业大学第十届学术论坛二等奖、新疆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新疆农业大学院级优秀毕业论文、新疆农业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等多项荣誉。
发言中,她动情回忆与新农大的七年羁绊,提到一纸录取通知书既承载着对学术殿堂的向往,更饱含家人期盼、师长嘱托与国家关怀。来自和田的她,自幼怀揣“用农业科技助家乡发展”的心愿,2018年踏入校园后以“脚踏实地”为准则,本科阶段攻读应用化学专业,制定细致学习计划,课余复盘专业课,凭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最终以优异成绩推免读研;硕士期间师从刘尊奇教授,攻读化学专业,在导师指引下开启科研探索,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分享成果,用实打实的成绩诠释“科研无捷径,坚持终有成”。
站在博士阶段新起点,她明确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她深知,农业工程专业肩负着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自己选择深耕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正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方向。在她心中,科研从不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她期待把化学化工领域的前沿技术,转化成能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实用方案”,让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科研成果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既帮家乡的棉田、果园提质增效,也为国家“强农兴农”事业注入青春力量,这份将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紧密相连的信念,让她的发言更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深知新生们初入校园时的期待与迷茫,她还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成长心得化作三点真诚建议分享给大家:一是要永葆求知之心,好好利用母校丰富的馆藏资源、优秀的师资团队和多元的学术活动,多听一场学术讲座、多泡一次图书馆,让知识视野不断拓宽;二是要敢闯探索之路,科研路上难免遇到实验数据不理想、论文投稿被拒的挫折,但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成功积累经验,唯有带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敢于试错、善于总结,才能在未知中找到新突破;三是要常怀感恩之情,记住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支持、母校的悉心培养、家人的默默付出,把这份温暖化作前进的动力。最后,她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句箴言与大家共勉,号召全体新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新农大的沃土上用奋斗书写青春,让每一段成长都无愧于时光、无愧于心中的热爱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