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8 日,由我院承办的“丝路绿洲、智慧未来”青年学术论坛—新材料与绿色化工分论坛,在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圆满举办。
论坛以“新材料创新研发与绿色化工产业升级”为核心议题,吸引了来自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昌吉学院、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20所知名高校专家学者。我院师生代表300余人参会听取报告,会议由副院长陈燕勤主持。
院长刘尊奇代表学院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煤炭、石油、天然气、棉花、果蔬等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为新材料研发、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优势。本次分论坛既是响应国家“双碳” 战略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期待通过学术交流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助力青年科研人才成长。

报告环节,16位专家学者从绿色化工、生态环保、特色资源利用等维度进行交流研讨,分享科研成果,碰撞思想火花,激发科研灵感。
重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杨文静教授,以《基于铜基双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铝热剂精准合成与高效自毁芯片集成应用研究》为题,分享新疆特色资源转化的创新成果。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陈建宾教授以《电催化以 H₂O 作氧源环氧化反应研究》为题,结合工业级环氧丙烷制备案例,展示催化技术的突破。
电子科技大学、江西电子电路研究中心主任周国云教授,以《印制电路系统及功能材料应用》为题,聚焦 5G 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高频高速印制电路的需求,分享团队在基材改性与性能优化上的突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梅乐夫教授围绕《仿矿物结构发光材料设计》,提出“以天然矿物为模板,优化发光材料晶体结构与性能” 的创新思路,并分享具体研发成果。
东南大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自治区天池特聘教授付大伟教授,以《铁电化学》为题,聚焦铁基材料在储能、废水处理等领域的电化学应用,通过实验数据与工程案例,展示技术落地价值。
中国海洋大学张大海教授以《农作物致病真菌预防性快速监测方法构建及绿色防治》为主题,结合新疆农业产业特点,分享从“快速检测” 到 “绿色防控” 的全流程技术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彭尧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仇萌教授、郑州大学李少慧副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闫旭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周鑫副教授、新疆农业大学刘尊青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陈经纬副教授、昌吉学院钟康迪、合肥工业大学张一帆、石河子大学黎阳副教授,也进行了报告分享。
本次论坛在思想碰撞热烈、成果共识满载的氛围中圆满闭幕!
